“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作为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最具权威性与国际影响力的年度盛会,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将于9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盛大召开。

本届年会以“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为核心主题,汇聚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4000余家创新主体及8000余名参会者,共商数字技术浪潮下知识产权制度的重塑与创新之路,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十五年深耕:铸就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名片”

自2010年创办以来,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已走过十三载辉煌历程,不仅被纳入国家“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更逐步成长为连接全球创新资源、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平台。

回顾历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其主题演进清晰反映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战略升级。年会最初聚焦“专利信息应用”,关注信息工具对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撑;随后转向“专利运用与经济发展融合”,服务宏观经济与结构优化。近年来,主题进一步跃升,从“与时代同行”“支持全面创新”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突显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战略地位。本届“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既延续内在逻辑,更直面人工智能数据治理等前沿议题,标志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从“跟随”迈向“引领”、从国内实践走向全球治理。

过去五年,年会持续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累计举办数百场专题研讨,现场直接促成合作金额超50亿元,有效推动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如今,年会已成为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创新主体的全方位服务平台,更是一张彰显中国知识产权治理智慧与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名片”。

直面AI变革:构建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新规则

当前,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全球创新格局。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知识产权领域应对AI挑战提供了明确政策指引。本届年会紧扣时代命题,构建了全方位AI专题活动体系。

其中,两场高规格AI论坛将邀请腾讯、百度、之江实验室等机构的18位行业领军专家,围绕AIGC专利保护、算法治理、AI生成内容权属界定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度研讨。

人工智能不仅是重要的创新领域,也在深刻改变知识产权行业的生产工具和基础设施。现场设立的数字AI生态参观区,华为、百度、科大讯飞、小米、Xreal、海百川、中复神鹰、北京传火者、腾讯、新华三、微视十个等公司将集中展示20余项AI与知识产权融合的创新成果,直观呈现技术变革带来的行业新机遇。

数字赋能地标:让中华文化借知识产权“走出去”

地理标志产品的数字化推广,成为本届年会的一大亮点。年会联合东方甄选等8家头部电商平台,打通“产地—平台—消费者”全链条,实现地标产品“云洽谈、云销售”一体化服务。

来自广西、贵州、江西等地的150余家地标企业,将现场分享借助数字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通过挖掘地标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进一步提升其文化价值与品牌影响力。地理标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年会通过数字赋能,让这些承载着民族特色的产品,成为传播中华文化、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载体。”

国际大咖云集:共绘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新蓝图

本届年会的国际化程度创历史新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欧盟知识产权局局长、欧亚专利局局长等多位国际组织高级官员已确认出席。为深化中外创新交流,年会特别设置“CEO与中国共成长”高端对话活动,以全英文形式开展,邀请安斯泰来中国区CEO赵萍,赛德思集团董事长王雷 Rani Jarkas等国际企业高管,与中国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共同探讨“知识产权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层关联。

“年会的国际化不是简单的‘嘉宾国籍多元’,而是紧扣‘中国与全球的双向需求’。” 组委会强调,将通过此次盛会,推动中外创新要素深度耦合,助力中国知识产权生态更好融入全球体系,同时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贡献更多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

赋能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成创新驱动“硬核支撑”

“知识产权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过去五年,年会通过引入专利运营、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新模式,推动每年数千亿元知识产权商业化成果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截至目前,年会已吸引超1000家国内外顶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超5万名行业专家及用户参与,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知识产权服务与用户生态社区。随着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的临近,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盛会,将继续以知识产权为纽带,推动创新资源高效流动,为数字时代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写下更加精彩的“中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