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作为阅片界老司机,院长发现,近年来的影视作品越玩越大了。
去年,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横空出世。
依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精细逼真的建模,将幻想中的VR世界变为现实。
《头号玩家》中的游戏世界
惊艳之感尚未散去,年末,《黑镜:潘达斯奈基》又带给粉丝一个重磅惊喜。
在原本普通的影视作品中,增加大量交互式选项,打破“第四面墙”。
让观众能直接参与到剧情当中,大大增强了参与感与代入感。
《黑镜》的交互选择界面
而今年大爆的《爱、死亡和机器人》,更是不走寻常路。
抛弃系列剧集必须要“时长规范”、“画风一致”等条条框框,在这里,上一集还是血腥残酷的3D大片,下一集就变为了凄美哀伤的2D动画。
只要你有好故事,想用任何方式释放脑洞,都不成问题。
不同故事的迥异画风
无一例外,这些作品都让人眼前一亮,而且话题度爆棚。
总结原因不难发现——
成功的秘诀,在于颠覆既有规则,冲破桎梏。
当然,也许你会说,大导演们有资金有团队有专业技术,想要颠覆电影的“玩法”相对轻松。
如果只是单纯的电影爱好者,连自己动手拍电影都很难,又何谈颠覆?
说实话,这种想法院长以前也有过,直到我被狠狠“打脸”。
不信?
看看下面这张科技感十足的图,它截自导演彭宥纶的作品《未来之眼》。
你猜,它是用什么拍摄的?
不卖关子。
导演拍摄这支看起来很贵的短片,只用了华为P30 Pro裸机,未添加任何外设镜头。不只她,还有蔡成杰、白波、麦子等一众导演,共同参与了“未来影像艺术共创”。透过手机镜头,用影片呈现出他们对“未来影像”这一概念的理解。伴随华为P30系列首个“未来影像馆”上线,我想又一个电影“新浪潮”即将汹涌来袭。不同的是,以往的新浪潮独属于艺术家,而这次逐浪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份子。
比肩
想要赋予影像艺术感,首先要靠镜头手段。
微距、长焦、广角……不同镜头下的影像,能给予观众截然不同的观影感受。
不信你看——
透过彭宥纶导演挚爱的、被誉为“显微镜”的微距拍摄功能,拍摄蜜蜂筑巢、锹形虫晒太阳这样肉眼难得一见的画面,实在轻而易举。
更微小、更接近,所以更温柔、更平等。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money}}元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