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去一次现场要带一大堆终端,以应对现场不同设备的接入。现在,只需一部手机和一箱基础工具就行。”来自广州南沙示范区运维工作人员的分享。这一变化源于电鸿物联操作系统(以下简称电鸿) 在多个业务场景中持续应用落地,让一套系统覆盖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电力设备,实现海量终端数据互联互通。

从开源共建走来,构建技术创新与生态拓展双轮驱动

电鸿是基于开源鸿蒙与开源欧拉两大开源项目开发,是我国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践行国家开源战略,主导联合润和软件、粤港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广州颐能等合作伙伴,围绕内核底座、安全机制和工具链持续开展研发。

2023年,电鸿发布首个版本,随后经历多轮版本演进,初步构建起统一电力物联数字底座,并在多个示范区完成场景验证。2025年8月,电鸿3.0前瞻版正式发布,在混合部署、实时内核、小微内核等核心能力上取得关键突破,支持智能电表、物联开关、传感器等轻量终端高效运行,同时显著提升充电桩、储能等复合型终端的资源调度与系统适配能力。在系统安全方面,电鸿系统内核已通过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CCRC)颁发的EAL5+安全等级认证,成为国内首个由企业自主研发并获得最高安全级别认证的物联操作系统内核。

南方电网加入开源鸿蒙项目群后,持续进行开源鸿蒙兼容性测评,并与自身的准入认证体系互通。“电鸿”通过开放的生态模式打破了传统由单一厂商主导的应用建设模式,降低了研发门槛,激发了更多生态参与方的创新热情。通过开源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电鸿生态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已链接超500家产业生态伙伴和数千款电力终端,已适配电力行业100余款主流芯片、40余款的主流模组、百余款APP,超过3000款终端正在开展适配工作。2025年7月,由南方电网牵头、协同众多合作生态伙伴共同成立的开放原子电鸿开源社区正式启动,标志着电鸿已升级为能源行业的电鸿、产业生态的电鸿。

多场景示范落地,形成可复制的行业样板

电鸿相关能力目前已在广州南沙综合示范区实现集中应用,目前已完成9大业务场景建设与82类设备电鸿化改造,实现从输电、变电到配电、用电、调度全链条的系统接入与统一纳管。依托电鸿的即插即用、远程OTA升级和端端互联等能力,显著提升了系统上线速度和整体运维效率。

以广州南沙区天珀雅苑小区项目为例,广州南沙供电局对560个用户智能电表和155户电鸿智能网关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台区拓扑关系自动识别、集抄关系自动建档等能力。同时,电力工作人员通过“扫码易联”,原本需超过10小时完成的调试验收工作压缩至不足1小时,仅需几步就可绑定十多个终端设备,还可实时查看传感监测数据。

在全面支撑居民侧终端智能化应用与管理的同时,电鸿也在公共充电场站的落地中展现出联动高效的能力。油车占用充电车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容易引发车主之间的矛盾。为此,广州供电局通过电鸿化控制模块融入智能算法,实现了充电桩、地锁与摄像头多终端联动,当电车进入充电站时,通过视频AI识别及控制系统协助,可触发地锁自动解锁,实现全自动停靠车位。

此外,南沙环市西路超充站还具备超充与远程管理能力,支持600千瓦快速充电,可实现十多分钟完成80%补能;同时,手机可实时查看充电进度,充满后自动提醒并手机支付,提升整体体验效率。站内还配备光伏与储能设备,通过电鸿系统控制,优先使用光伏发的电,不仅环保,并且在充电高峰期也很少出现限流的情况。

电鸿是开源鸿蒙在能源行业的一次深入实践,也是一种探索模型。通过开源鸿蒙项目,与生态伙伴的联合研发与多区域示范落地,电鸿验证了行业操作系统自研、自控、可持续演进的可能性。开源鸿蒙也正在更多专业领域延伸出不同形态的落地场景,融入企业系统、行业平台与终端设备之中,并成为千行万业的数字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