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看到一个有趣的话题:
“人生应该活成什么样子,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
下面的评论有很多。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答主的故事。
她说,家人帮她安排了一份轻松体面的工作,但她一直梦想当一名老师,像灯塔一样照亮孩子们的未来。
于是她选择辞掉这份工作,走上三尺讲台。哪怕上课站立时间再久、粉笔灰尘再多、备课时间再晚,她都会坚持下去。
在这条路上,有人说她任性,但只有她自己明白,过想要的人生,才是对自己负责。
的确,如果一味困于他人的眼光之下,那么你将永远黯淡。
真正成熟的灵魂,应该像一束光,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想方设法向上延展,活出自己“千般风情,百般妖娆”的模样。
1
这不禁让我想起第74届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她真的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束光。
在很多人看来,郝景芳是科幻作家、雨果奖得主、教育创业者、公益人、女博士……然而,郝景芳却更想给自己一个身份——创造者。
因为无论是生活、创作还是公益,她都是那个完成从0到1,从无到有质变的人。
从小到大,郝景芳都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
小学一年级的期末考试便考年级第一,平时什么活动都参加,可成绩依然是班上最好的。
2002年,尚在读高三的她,兴冲冲跑去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就一举成名勇夺一等奖,同届得奖的还有郭敬明和颜歌。
然而,纵使已经如此优秀,郝景芳还是觉得不够。
她的心中一直有一束遥远的光,指引着她不停地探索未知。
当别人都以为她会学习文科专职写作的时候,她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出乎意料的举动——报考清华大学物理系。
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些神秘而美丽的天文图像,就是她从9岁起便想追逐的梦。
身为创造者的郝景芳,渴望抓住那束光,再自己创造一束光。
够任性、够肆意、够疯狂。
2
为什么更想给自己“创造者”的身份?
透过HUAWEI P30 Pro的镜头,郝景芳用影像记录的方式,说出了自己埋藏已久的心里话,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她渴望将自己想象中那些迷人的星球故事,通过笔尖悉数记录下来,将原本的点点星火,燃烧成灼目的光。
为了呈现出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郝景芳从来没有停下过思考的步伐:
她如饥似渴地阅读名家大师的著作: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加缪……全都让她心潮澎湃,满心雀跃着尝试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写法。
还不止是阅读,对于从小热爱漫画的郝景芳来说,影像也是重要的灵感来源。
她说:“影像就像一个装满情感和力量的容器,储藏着无限的想象力。”
所以,在独处的时光里,郝景芳喜欢用HUAWEI P30 Pro捕捉生活中的一切美好,那都是最好的积累灵感的时刻。
HUAWEI P30 Pro的超广角镜头下,鳞次栉比的高楼、高低起伏的山脉、一望无际的天空……再广阔的山川湖海,也能尽收眸底。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真正的创造力是在丰富积累上的思维乍现。
2012年,郝景芳将在现实生活观察中涌现出来的灵感,写成一本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这让她获得了第74届雨果奖,她也是该奖项首位亚洲女性得主。
经过十几年的笔耕不辍后,她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将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看似是命运的眷顾,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果实。
阅读也好,写作也罢,她通过自己创造的作品,终于点亮了自己内心的火炬。
3
获得雨果奖之后,赞赏的声音纷至沓来,可郝景芳从未在其中迷失过自我。
“得雨果奖就是达到人生巅峰么?对我来说,只是完成了一个从0到1创造的过程。”
在她看来,得到雨果奖只不过是个新开始。在点亮自己光芒的同时,她也想照亮别人的内心。
成为妈妈之后,她心中朦胧的轮廓,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
带领孩子去探索世界的广博和深厚,帮助他们发现自我,成为人生的主动探索者。
为此,她在2016年的时候,发布了自己的创业项目——“童行学院”。她希望通过这个具有公益“体质”的学院,给孩子们画下遥远的世界。
评论 {{commentinfos.data.total}}
{{child.content}}

{{money}}元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