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金融行业正迎来诸多的挑战与机遇。新网银行不断探索数字金融运营的新模式。近日,《中国金融家》记者对新网银行副行长李秀生进行了专访,深入探讨了新网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实践与思考,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家》:新网银行应用了哪些新技术来提升服务效能?有没有一些典型的运作模式和经验分享?

李秀生:新网银行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隐私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建立了链接各业务场景的开放平台与数字化运营体系,提升智能化风控、自动化作业、差异化分析的精细化经营管理支撑能力,形成了全在线、全实时、全客群的银行业务模式。新网银行的数字化建设在中小银行中具备一定特色,具体典型的运作模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开放银行模式,链接场景金融。由于没有历史客户和股东流量依托,新网银行开业初期就确立了开放银行模式,利用OPEN-API技术实现了银行与第三方机构的业务链接,通过标准化接口输出存贷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形成了开放与自主相结合的获客渠道,并将金融服务延伸到产业链、消费端等生态场景,拓宽了普惠金融服务半径。如新网银行好企e贷产品,全国展业、在线开户、云端授信,所有核心企业产业链客户上下游企业可以手机一键申请。

二是以数据驱动建立数字化运营体系,结合人工智能将数据应用在各业务流程。新网银行构建了实时数据研发、离线数据研发、AI建模、交互式数据分析等平台,在反洗钱、反欺诈等应用场景,大幅提升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计算机视觉模型对各类证件信息、用户头像特征进行分析与识别,有效提升反欺诈识别精度。在智能客服方面,通过语音语义处理技术,有效降低客服、贷后管理等服务场景中的人力成本。自2023年以来,新网银行开始在客服、贷后管理等方面逐步引入大模型,实现自动形成摘要和工单小结等能力。

三是利用隐私计算,实现了机构间数据安全共享。新网银行应用多方安全计算技术建设了金融反诈云平台,在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的前提下,联合银联数据成立金融反诈云联盟,针对短时多头借贷、电信网络诈骗、有组织逃废债等新型犯罪行为,推动建立了金融机构间“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联盟合作模式。

《中国金融家》:银行数字化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具体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李秀生:银行数字化发展从科技角度看,数据是基础,人工智能是引擎,挑战重点在于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一些问题。

在算力方面,大语言模型对大规模算力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算力的核心是芯片,从当下全球AI大语言模型对于算力芯片的选择来看,GPU仍是主流的AI算力支撑。面对当前高端GPU资源紧缺、国产GPU芯片研发水平局限,智能算力发展将会面临艰巨的挑战。

在伦理方面,大模型生成的内容可能包含虚假信息、歧视性言论等内容,导致信息误导、权益受损等问题。训练的数据可能存在偏见,导致生成的内容也带有偏见和歧视。大模型自动化生成的内容,也很难追溯到具体的个人或组织,这给确定责任和追究责任带来了困难。

面对这些挑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以适应智能应用的发展。

对于中小银行,建议充分利用外部行业大模型、开源大模型,并与内部小模型联动,建设企业内部大模型的垂直应用,降低算力、存储资源、大模型专业人才等带来的大模型研发门槛。

在大模型伦理方面,建议可由行业监管牵头,推动建立行业大模型伦理规范,建立适当的机制来监控行业大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尤其是针对AIGC产生的内容,需要保证其合规合法,不出现侵害消费者或其他科技伦理方面的问题。

未来,银行应重点围绕内部管理机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与发展。

一是做好数字化发展的顶层设计。银行应制定清晰的数字化发展战略,建立数字化发展的跨部门协作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银行应加大对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一支具备数字化思维和技能的专业团队。

三是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业务的合规稳健运营。

通过与新网银行副行长李秀生的深入交流,我们看到了新网银行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坚定步伐和成效。新网银行凭借对新兴技术的洞察和应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更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