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AI热度居高不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拥抱AI大模型。作为视听行业中的龙头上市公司,视源股份(002841)也在该领域持续加码投入,推动新一代AI技术在教育、办公等场景中实现落地。

日前,视源股份首席技术官杨铭在接受证券时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视源股份多款自研行业大模型已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并应用于教育、会议等核心业务实际场景;公司还将持续加大投入,以软硬一体协同释放大模型潜能,并研究如何把大模型的能力扩充到更多的模态,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并探索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未来,公司将重点投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在加速构建下一代音视频、交互显示、多模态理解与生成等核心技术。”杨铭说,视源股份将通过内生孵化与投资并购“双轮驱动”的方式,围绕主营业务进行新业务拓展,来寻求业绩增长点。

深耕行业大模型

“自去年以来,国内掀起了‘百模大战’。但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想着去蹭这个热点。而是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思考生成式AI能否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之一是具备软硬一体协同的能力,通过建立了软件、算法的研发能力,并基于公司的硬件和产品矩阵,能够打造出快速落地的AI创新产品。目前,公司自研的多款模型均已通过备案。同时,公司对大模型也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共同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使用体验。”谈及公司布局大模型,杨铭直言。

杨铭还表示,如果单纯依赖合作与引入头部公司的大模型,虽然能提供通用能力,但由于缺少细分领域数据和对场景需求的理解,难以满足业务中的特殊需求。基于上述考量,我们决定在大模型方向上建立自主研发能力。

他举例称,在教育业务领域,公司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显著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围绕着这个问题,我们的产品团队和技术团队开始了联合探索。我们在探索中发现即便是像GPT-4这样的顶尖大模型,在完成这些任务时仍面临挑战。而我们覆盖了280万间教室、超800万活跃教师用户、积累8亿多份课件,在教育领域积累的庞大数据为我们投入大模型的相关研发提供了支持。我们自主训练了希沃教学大模型,拥有包括教材、教案、课件在内的多达2200亿token的训练数据,现在已经上线成为教师专属的‘助教’。此外我们也基于在会议场景数据和经验的积累,推出了MAXHUB领效智会大模型。”

“除了教育和会议领域,公司计划将这些基础模型应用于更广泛的场景中。希望通过算法研究、算力与数据等资源的投入,一方面短期内可以直接提升产品服务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拓展技术的应用边界,挖掘在更多赛道的发展机会。”杨铭告诉记者。

实际上,作为显示交互智能科技上市公司,视源股份在AI应用层面持续深耕,这背后离不开其在研发领域的持续投入。视源股份近期发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2023年,视源股份全年营业收入201.73亿元,其中研发投入达14.37亿元,占该年营业收入的7.12%。若把时间拉长,2017年上市以来,该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超70亿元。

财报还显示,目前,视源股份已建立起了一支来自清华、北大、Apple等机构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打造“三院一站”,即中央研究院、中央工程院、创新设计院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拥有在站博士后17位,以及超过百名的行业资深博士以及专家。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授权专利超过9000件,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作品著作权超4000件。报告期内,公司专利年申请量超过2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超49%。

谈及AI领域的未来规划,杨铭表示,首先,公司会着眼于降低大模型的成本,希望在不明显影响效果的前提下,研究如何优化大模型的计算效率和能耗,让更多人受益于新技术;其次,将拓展到多模态大模型,探索下一代的音视频、下一代的交互显示、多模态理解与生成系统等方向。另外,公司也在巩固安全,实现本地化、国产化方案方面保持持续的推进,以及致力于在有些场景下提供整套完整的大模型软硬件系统。

新业务加速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视源股份保持了对新业务的持续培育和拓展,并已经迎来明显进展。

财报显示,目前,视源股份还在持续推进LED、计算设备及服务、电力电子、机器人等新业务的发展。2023年,除液晶显示主控板卡、交互智能平板、家用电器控制器三大业务以外的其他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占比提升至25%。

其中,算力业务,目前已推出工业计算机主板系列、工业计算机整机系列等多款产品,并在运动控制类计算硬件产品、机器视觉类计算硬件解决方案等领域加大布局;新能源业务,在户用储能、UPS等领域的核心部件、整机及系统方面持续加大投入,逐步完善产品线;机器人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商用清扫机器人已应用于部分医院、图书馆、写字楼及商场等公共场所,并持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等。

“尽管公司产品线多样,涵盖会议、教育、机器人等领域,新业务也发展快速,但技术内核高度共通。例如,我们在会议和教育领域开发的大模型技术,不仅在这些领域运用,还为机器人智能发展奠定基础。我们组建跨领域团队,由相近技术背景团队进行协作,确保技术连贯和一致。技术本质上相辅相成,具有显著相似性。”杨鸣告诉记者。

谈及新业务拓展方面,杨铭透露,公司将通过内生孵化与投资并购“双轮驱动”的模式,围绕主营业务进行上下游及相关业务领域拓展,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内生方面,我们将依托原有业务的技术积淀,在新业务领域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并积极构建高效的新业务团队,从而为公司的中长期成长注入创新动力。”

“公司秉承务实的理念,明确投入方向。”在整体技术规划方面,杨铭表示,公司产品设计注重软硬件的深度融合,涵盖软件与硬件技术的创新。目前,公司将重点关注与视源现有业务及未来战略紧密相关的技术领域。除了AI技术外,显示技术也是长期重点;在交互技术方面,公司已组建了领先的触觉感知与反馈团队,相关技术未来有望应用于机器人、白电等多元领域。此外,公司也在持续加强产品的连接能力,致力于构建一个协同性强的产品矩阵,而非仅依赖单一产品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