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中关村科金主办的制造行业大模型应用闭门沙龙在上海成功举行,现场汇聚了40余名知名工业制造、汽车等企业的专家,围绕活动主题“AI浪潮下的转型升级:制造企业的客户经营新篇章”,共同探讨大模型在制造行业的应用范式与典型实践。

活动吸引到来自长城汽车、蔚来汽车、极星汽车、德莎、施耐德电气(中国)、科勒中国、英格索兰、西门子、东方航空、基恩士、赛伦、贝克休斯、纳图兹、绿地集团、大华股份等企业共同参与。

AI浪潮下,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中关村科金CTO李智伟在欢迎辞中指出,在推动制造业大模型落地实际业务的过程中,领域模型训练与大模型工具链成为关键。中关村科金自主研发的得助智能大模型工具链平台,通过无代码、可视化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制造业从模型训练到智能体构建的实施难度和成本,覆盖了大模型私有化应用全周期,使得制造企业能够更加高效、更低成本地通过大模型技术,实现经营提效和客户运营。

中关村科金产品总监任立勇认为,领域大模型+专用小模型混合结构是制造业落地最佳范式。

面向企业在经营提效的需求,中关村科金基于在行业、场景和客户数据层面的持续积累,打造得助智能大模型知识助手,能够帮助企业客户实现可用知识源规模扩大10倍,构建与运维成本降低10倍等价值。

针对企业的客户运营场景,中关村科金依托大模型帮助制造企业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沟通。如围绕活动邀约、客户回访等主要业务场景,为某车企建设的大模型+智能外呼解决方案,赋能营销服务流程实现了智能化升级,平均通话时长提升50%,交互轮次提升83%,客户满意度提升28%,外呼业绩提升30%,实现了显著的客户收益。

共创共赢!成为施耐德电气“创赢计划”优秀伙伴

活动上,施耐德电气智能制造高级战略顾问曹丹丹在分享《施耐德电气数字化转型与AI应用探索》主题演讲之余,同时介绍了中关村科金加入施耐德电气“创赢计划”。

作为技术融合创新的典范,“创赢计划”是由施耐德电气与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共同主办,旨在通过与AI领域生态伙伴密切协作,挖掘能源与工业制造用户在真实行业场景中的关键痛点,加快探索AI+场景的落地合作,推进技术融合创新成果。施耐德电气创赢计划自2020年以来,始终坚持以“真实场景”为依托,围绕一线真实需求,为工业及能源领域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持续赋能,在技术融合千行百业的应用场景方面进行了丰富实践。

今年是“创赢计划”的第五年,中关村科金很荣幸成为施耐德电气创赢计划的优秀伙伴,双方将共创合作,通过GenAl赋能的外呼机器人,根据主题生成不同场景下所需要的话术,并根据客户回答的内容和情绪进行个性化交互,赋能施耐德电气在招聘、回访、营销等业务场景实现降本增效。

后续在联合创新的过程中,施耐德电气与中关村科金将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应用,挖掘AI创新应用场景,促进前沿技术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加速创新在工业落地,推动产业数字化和低碳转型走深向实。智慧洞见,共探制造业大模型应用之路

人工智能对制造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商业和产业两方面。圆桌论坛环节上,水果姐CRM研究所创始人Cherry、长城汽车产品数字化中心副总监杨永喆、Natuzzi(纳图兹)用户运营总监陈杰、以及中关村科金CTO李智伟,就《智能驱动·大模型赋能制造行业客户经营新纪元》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嘉宾们认为,每一次人机交互技术的突破,都将带来一次产业重构。基于大模型的自然语言交互能力,为制造业企业内外部、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实时、泛在的连接提供了新的可能。

李智伟分享道,制造业内很多规则和逻辑是明确的,且已沉淀在企业知识体系里,是非常优质的精标数据,这些规则被训练到大模型中,可以很好的解决关联复杂的智能化问题,能够很好地执行复杂业务判断和相关策略的规划等。

中关村科金为某制造业客户打造的工业运检助手,通过构建大模型统一知识库、工具链流程画布、智能报告生成应用组合,形成工业运检全套解决方案,助力工单处理效率提升80%,运检成本降低60%,病害识别每秒上百条,设备故障率降低45%,全方面提升了运检效率,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

本次闭门研讨沙龙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拓宽了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路径。后续,中关村科金大模型系列研讨会还将在更多城市与大家见面,为千行百业的转型升级持续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