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智能交互市场,炬芯如何让机器察言观色?

  • 来源: 互联网   2020-03-04/14:15 访问量:
  • 自2011年iPhone 4S首次搭载Siri以来,智能语音助手已经慢慢成为任何一台智能手机的必备功能,虽体验效果参差不齐,但使用率正呈几何式爆增,被使用的场景已经从手机屏幕扩展到了智能家居和机器人等生活场景。据Juniper Research统计,目前全世界已经有25亿台具有语音助理功能的智能音箱。研究机构Canalys预测,到2023年,全球智能音箱年出货量将增长至5亿台,智能交互市场将一发不可收拾。

    虽说语音助手的覆盖面在一步步提升,但其使用率却始终没有太大的突破。以苹果的Siri为例,据Verto Analytics调研机构统计,其使用率为19.6 %,依赖度仅为11%,每位用户每月平均使用时间大致只有14分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落差?实际交互体验反应效率慢,语音识别准确率偏低是主要原因。尽管库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里早就为我们憧憬过语音助手的致命诱惑,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今天的人工智能设备,却有着一种“人工智障”的巨大落差感。

    正是意识到了语音助手广阔的前景,巨头们才纷纷入局打造自己的语音交互,但是怎么摆脱“人工智障”的尴尬,将语音助手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则成为了摆在巨头们面前最迫切的难题。从载体来看,目前语音助手主要分为三大类:以Siri为代表的手机辅助功能、以天猫精灵、小度音箱为代表的智能音箱以及以荣耀智慧屏为代表的大屏语音交互。其中智能音箱、机器人等生活服务类场景被应用最为广泛。

    炬芯科技作为国产芯片消费类领域领先代表,致力于智能音频、智能影音、BLE等领域二十余年,曾推出过众多被市场抢购的主控芯片解决方案。在智能语音爆发初期及迅速发展阶段,炬芯科技多次在自主创办的TechLife开发者大会上亮相了多款智能语音芯片,其中ATS3607(D)属当下热门首选方案。在为客户提供高性能的同时带来超低的功耗,ATS3607(D)是一枚高性能、低功耗、优成本特点于一身的优质智能语音芯片平台。除了硬件领先以外,炬芯科技还努力与BAT及亚马逊等巨头深度合作,为国内外众多智能音箱和智能早教机器人品牌提供了硬件支持和技术服务,助力智能家居及智能教育快速发展。

    随着消费者对智能语音体验的不断升级,炬芯科技发挥出了自身多年在声音前处理技术方面的优势,让机器的拾音效果变得更有效率及更准确,给机器装上了一对强大的“千里耳”。同时,炬芯科技一直坚持“对声音体验的无限追求”的初衷,推出的众多音频产品在音质方面深受消费者认可。2020年强势推出的蓝牙音频解决方案ATS283X系列,完美的通过一颗芯片解决了智能交互声音前处理和声音后处理的所有事情,真可谓一芯二用。

    随着智能交互体验从单模态到多模态的颠覆性改革,将文字、语音、视觉、动作、环境”等多种方式融合在一起,让机器做到真正的察言观色。趁此契机,炬芯科技携手众方案商再度强势推出了最新的智能语音平台ATS3607D,以及支持更高端多模态智能交互的平台ATS3609D。支持多Mic拾音,支持全场景唤醒打断、手指点读, AI伴读,GUI 反馈。ATS3609 (D) 具有双核异构架构,集成 Cortex-A5 CPU 和 CEVA-X2 DSP,拥有足够的算力;集成 PMU,支持低功耗和自适应动态电源管理架构。在为用户提供高性能的同时带来超低的功耗。是一枚高性能、低功耗、优成本特点于一身的优质多模态交互智能芯片平台。

    据赛迪顾问数据分析,预计未来三年智能语音市场规模仍将保25%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21年中国智能语音市场规模将达到194.8亿元。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语音识别的比例仍然最大,但增速放缓,语义理解市场在未来几年都将保持快速增长。行业应用的商业落地,以及语音技术的突破,都成为驱动智能语音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随着语音技术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芯片集成的深入发展,用户交互体验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用户认知和习惯得以培养,中国智能语音市场规模将会继续保持稳步扩张态势。未来可期,智能交互不再只是简单的“你说我听”。

    ---------------------------------------------------------

    免责声明: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