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开发者大会DevRun Live首秀,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云上餐前甜点

  • 来源: 互联网   2020-02-29/10:07 访问量:
  • 在我原先的工作计划里,2020年的第一场“学”,必然是原定于2月11日-12日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本以为可以与数以万计的开发者,在现场共同分享包括昇腾、鲲鹏等在内的技术,体验一流的开发环境和平台。然而,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令早前的计划化为泡影。

    那么,这种变故就能阻止我们学习了吗?答案当然是100%的否。通过直播,同样干货满满的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将于3月27日-28日与广大开发者在网上谋面。

    更令人惊喜的是,相较于原定的线下大会,一系列新增的、精心打造的开发者沙龙,在线上大会到来之前,就可以让技术老餮们足不出户地享受到大会开幕前的“餐前甜点”。

    2月28日下午,华为正式开启了“DevRun Live”开发者沙龙首秀的三场直播。通过详尽的讲解和分析,以及相应的示范与演示,华为技术大咖为开发者们展示了如何使用AI、云手机等最新的技术,与时俱进地进行产品开发。

    开发者沙龙没有回避当前的疫情,而是在技术上为防护工作提出了更多的、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点尤其值得称道。

    我们知道,佩戴口罩是当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防护手段之一。然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以及气温的逐渐上升,加之一定程度上的侥幸心理,有些人开始不愿再佩戴口罩,这就让疫情的管理和防护工作更加严峻,也平添了更多的工作量。

    在今天的开发者沙龙上,华为云EI算法专家介绍了基于华为云AI开发平台开发口罩智能识别方案。据悉,从接到口罩识别算法开发的需求到服务正式上线,华为云EI算法团队总共耗时不到一周。

    表面上看起来,这个需求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方案需要在不同的场景图形中,动态和智能地对人脸口罩佩戴情况进行识别,实时分辨出那些未按照要求配戴口罩的人员。譬如某些人为了抽烟,会在佩戴时露出口鼻,这种情况就应该被系统认定为非正常佩戴。

    得益于华为云ModelArts一站式AI开发平台,来自疫情防护前线的需求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了满足。

    首先,基于ModelArts内置的标注工具和强大的智能标注功能,算法团队在12小时内就完成了10000张以上的数据标注,并且对标注数据的样本均衡性和数据质量都有很好的掌握。

    在数据标注的同时,ModelArts的30多种预置算法和优秀的多GPU训练加速技术,也让算法开发者无需自己编写模型的代码,就能在数小时内完成以往冗长无比的模型训练工作。

    最后,借助ModelArts的一键部署上线能力,开发团队通过自动化流水线的形式,在模型训练完成后实现了云服务的自动部署和运维。

    不过,当口罩识别模型需要开发成应用并部署到端侧摄像头时,又会面临不同的挑战,比如搭建嵌入式开发环境复杂、开发框架上手困难、端侧设备算力有限等问题,不一而足。

    华为云HiLens平台,则可以有效解决以上挑战。作为一款端云协同的解决方案,HiLens平台开发环境免搭建、接口简易,开箱即用,而且预置了开发框架,封装了基础组件,提供了多模态数据接入、数据处理、模型推理能力。只需少量代码,开发者即可开发出强大的AI技能和实际应用。

    此外,HiLens平台还提供了技能开发模板给开发者参考,如口罩识别模板,开发者可以照葫芦画瓢,快速自定义和开发出相应的AI技能。

    可以看到,华为云ModelArts+HiLens的“思与行”,让AI开发变得如此简单,为开发者赢得了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对于广大开发者来说,他们更可以举一反三,同样将强大的AI嵌入到工作当中。

    在当天的第二场直播中,华为云手机、云手游创始人周宗榕也化身“网红”,围绕鲲鹏云手机开放平台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演示与介绍。

    去年的多个不同场合里,华为云手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这里不再赘述。现在来说说云游戏,本质上这是一种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游戏模式,这就意味着玩家可以摆脱硕大、沉重的传统客户端,在手机上就能感受到客户端游戏的高清画质。

    然而限于以前的网络传输,以及过高的延迟,游戏端的动作无法在云端即时处理,从而导致客户的体验一落千丈,难以为继。不过在5G时代,原先掣肘端云应用的网速和延迟等问题,得到了充分解决,开发者们可以彻底放飞自我,将他们的各种成果展现在鲲鹏云手机上。

    据介绍,就像“把大象装进冰箱”一样,构建鲲鹏云手机只需要简单的三步。

    首先,基于鲲鹏计算平台构建Android虚拟机。华为提供了Robox容器和QEMU两种技术实现方案,其中Robox容器云手机适用于性能高、成本敏感的场景;QEMU基础云手机适用于开发测试和安全强隔离场景。

    其次,端云协同开发。基于鲲鹏端云协同SDK完成物理手机、鲲鹏云手机协同功能开发,实现画面、声音、触控的集成,实现端云互动。

    最后,进行全流程调优。完成开发步骤后,可通过高密性能测压工具、E2E时延测试工具、Apps兼容性自动化测试工具等专业化工具进行辅助调优,帮助开发者实现生态兼容性、用户体验、成本控制等关键KPI达成。

    当然,鲲鹏云手机并不是只应用于游戏,还可以使用到更加广泛的企业级应用场景中。如同我们此前曾说过的,移动应用市场上超过80%的APPs,是基于ARM指令集的Android应用,与鲲鹏计算平台天然兼容,无需移植即可直接运行,这就意味着开发者从此拥有更加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鲲鹏云手机+鲲鹏计算平台,真香!

    由于能够在云上实现高度仿真的虚拟手机终端,赋予移动应用全新的使用方式,华为云高密软件架构Monbox自从推出之后,一直是广大开发者关注的核心。

    本次沙龙上,华为云鲲鹏云手机解决方案架构师为广大开发者详细介绍了华为云鲲鹏云手机背后Monbox软件架构。

    据悉,Monbox技术架构能够在单服务器上实现云手机的高密度稳定并发,配合公有云的丰富资源,可以为用户打造高性价比稳定安全的云上原生应用环境,真正打通云手机的商业应用。

    总体而言,Monbox软件架构具备四大关键能力:

    首先,应用100%兼容,性能零损耗。毫无疑问,兼容性和性能非常重要,对于鲲鹏计算生态而言,也是如此。面对浩如烟海的Android系统,如果在兼容ARM架构的鲲鹏服务器上,不能实现100%的兼容和性能的零损耗,将会对客户的应用产生严重的影响,也无法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提供系统级的优化和运维能力。

    其次,单服务器云手机密度提升100%。华为云大开大阖地对GPU在鲲鹏云手机中的工作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包括GPU直连、容器等方案与技术,驱动直接对接Android渲染框架,大幅提升渲染性能。同时结合驱动优化、绑核调整、容器隔离优化等一系列调优手段,实现单服务器云手机并发提升100%。

    第三,媲美真机的端到端接入时延。如同庖丁解牛一样,华为将原先端到端的操作,拆解成指令输入、上传、GPU渲染、视频编码、回传图像等分段操作,将需要编码的图像,按照一定规则重做分层,根据带宽动态调整图像画质。通过pipeline技术,将单帧进一步拆分,并行处理渲染,编码、传输和解码等操作,在客户端重新拼接。此外,结合如Link Turbo、边缘云+5G等技术,进一步降低网络传输延迟。

    第四,大幅降低接入流量,为客户节省更多成本。通过编码芯片加速向H.265演进,新的压缩比较之原先的H.264提高了50%,这意味着可以节省一半的流量。同时,在不降低主观感知的前提下,华为还采用了SCC、AI等算法,将图像中的重复元素和模式进一步压缩,大幅降低接入流量,从而减少客户的流量成本。

    借助Monbox软件架构的四大能力+华为多管齐下的举措,客户可以在云上实现高度仿真的云上虚拟手机,重新定义手机应用的开发和使用,推动各类移动应用的无缝和平滑上云。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华为开发者大会(Cloud)旗下的线上开发者沙龙活动,DevRun Live并不是一次性的科技秀,而是持续上百次的大型直播沙龙,今天下午的三场直播只是首秀,未来还有更多精彩的内容。

    据悉,从2月28日开始,每个周五都会有不同内容与形式的线上沙龙与开发者见面,华为云将与多家合作媒体一起,在平台上展示各种丰富的技术内容,为开发者进行全面的技术加持。

    此外,华为云还推出了看直播、赢码豆、兑奖品的活动,每次观看30分钟以上的直播,就可以获得码豆。在获得一定数量的码豆之后,开发者即可在华为云的官网上兑换奖品,这还真是“有吃有拿”啊。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将于2020年3月27日-28日通过华为云以网上直播的方式呈现,这是华为面向ICT(信息与通信)领域全球开发者的年度顶级旗舰活动。

    大会旨在搭建一个全球性的交流和实践平台,开放华为30年积累的ICT技术和能力,以“鲲鹏+昇腾”硬核双引擎,为开发者提供澎湃动力,改变世界,变不可能为可能。我们期待与你在一起,梦飞扬!

    ---------------------------------------------------------

    免责声明: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