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即将收官 三星Galaxy Fold引领折叠屏元年继往开来

  • 来源: 上海热线   2019-12-30/14:11 访问量:
  • 当下的智能手机市场,正处在折叠屏手机上市初期。有人因这种高科技而欢呼雀跃,也有人唱衰折叠屏太贵等无用论。根据群智咨询最新报告称,随着三星Galaxy Fold、华为Mate X的上市,根据保守预测,2019年全球可折叠屏智能手机销售量约70万部。预计2020年全球可折叠屏智能终端销量约400万部,同比增长约为519%。折叠屏产品的起量时间决定于整个供应链的完善程度。趋势就是趋势,折叠屏手机成为引领未来十年手机创新形态发展已是必然。

    折叠屏为什么能被业界普遍看涨?它并没有从交互逻辑上颠覆现有的点按方式,仅从视野变化直接导致手机形态的变化,就能引领手机产业的变革吗?没错,折叠屏最先惠及的,正是我们在智能机时代最主要的生活娱乐方式,如果几年后你的装备还停留在直板手机,或许就会收到无数漫画党,游戏党和视频党的“真香警告”。

    三星Galaxy Fold折叠设计的背后,展现的是三星强大的创新基因和科技研发实力。早在2011年三星便率先推出了柔性屏幕,在经过多年研发与突破之后,在今年正式推出了折叠屏手机。

    对于可折叠屏幕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屏幕折叠动作的自然顺畅,为此,三星突破性的采用一种全新高分子聚合物(聚酰亚胺薄膜),它能够让三星Galaxy Fold的显示屏比普通智能手机的显示屏薄一半,并且柔韧耐用的同时还能保持超高的视觉水准。不仅如此,三星还在Galaxy Fold机身内部设计了一条带有多个联锁齿轮的复杂铰链,令折叠过程可以像书本一样开合顺畅的同时,保证了优雅的外观和舒适的手感。

    作为今年热门的移动智能终端产品,三星Galaxy Fold打破了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壁垒,将两者的优点合二为一。通过向内合拢的折叠设计,三星Galaxy Fold为消费者提供了符合人体工学的舒适体验,同时,作为一直以来屏幕领域的业界翘楚,无论主屏幕或是外部显示屏,三星Galaxy Fold均为用户提供了称心如意的视觉感受。

    三星Galaxy Fold的主屏幕采用了7.3英寸的超感官灵动折叠屏,展开后的三星Galaxy Fold拥有令人惊艳的沉浸式视觉体验,以及强大的多任务处理能力。例如,在三星Galaxy Fold的主屏幕上可以同时打开三项应用程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浏览网页、处理工作、发送短信或是观看视频并进行社交分享。折叠之后的外部显示屏则采用了精致小巧的4.6英寸的Super AMOLED显示屏,更方便用户在日常使用时单手接打视频语音电话、即时回复信息等,简单的开合操作,满足用户在各个场景下的不同使用需求。当用户将三星Galaxy Fold从折叠状态打开后,运行中的应用程序可在外部显示屏和主屏幕之间进行流畅地转换,让用户的视觉体验保持连贯。

    在性能配置方面,新一代7nm高性能处理器,搭配12GB运行内存和512GB的超大存储空间,让用户能够流畅的使用手机中各种各样的应用,也无需担心大量的照片、视频导致的存储空间不足;4380mAh的电池组件均匀分布,完美平衡了机身的重量,令握持感更加舒适;再加上人工智能平台Bixby、无线加速充电、无线共享充电功能以及AKG专业立体声扬声器、杜比全景声等诸多功能,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三星对消费者智慧生活体验的十足用心。

    纵观手机发展史,屏幕从1寸见方到实现完全折叠,每当手机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时,都会把整个市场的蛋糕扩大一个数量级。以三星为代表的厂商作为手机形态创新与升级的引领者,更有着勇往直前的魄力。当然,或许在前进的道路上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手机市场终究会因为这些厂商今天的努力,行驶在新的航程上。

    那么如何Get到这款引领手机形态变革的科技潮流单品,现在即可登陆三星网上商城,天猫、京东、苏宁等线上官方店铺或前往全国线下指定门店,凡在2019年12月23日至2020年1月3日入手三星Galaxy Fold的消费者即可参与三星双旦嘉年华活动,更有机会赢取多项惊喜大奖,想成为引领前沿科技潮流的朋友,莫失良“机”。

    ---------------------------------------------------------

    免责声明: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