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不敢开窗 用户实测用海尔空调不开窗也能通风

  • 来源: 环球家电网   2019-12-11/13:10 访问量:
  • 连日来,雾霾天气影响了大半个中国。雾霾中含有不少灰尘和颗粒污染物,吸入人体呼吸道后,容易诱发咳嗽、哮喘等疾病。所以雾霾一来,许多家庭纷纷严阵以待:出门戴口罩、在家少开窗。

    不过也有用户反馈,雾霾天开窗时间短,在家感觉憋得慌。关窗状态下,室内空气不能对流,导致二氧化碳浓度高,含氧量降低。生活在屋里的人自然会感觉反应迟钝、昏昏欲睡。

    那么问题来了,一到雾霾天,家里的窗户开也不是、关也不是。怎么做才能保证室内空气一直是新鲜的呢?

    海尔新风空调不开窗就能换新风。针对冬季室外温度低的情况,海尔新风空调还有温度补偿功能,让家里在保持恒温的状态下还能呼吸新鲜空气。

    海尔新风空调好用吗?换气效果怎么样呢?

    家住无锡的一位用户刚刚装修好婚房,新房里安装了海尔新风空调。雾霾天气一来,他便想试试家里的新风空调好不好用。经过实机检测,给出了如下答案:

    首先准备好二氧化碳测试仪;然后将卧室窗门关闭,测试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然后开启海尔新风空调,每隔一段时间就观察记录一下室内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

    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变化,二氧化碳的数值在不断下降。10分钟的时候,已经由开始的1896ppm降到了1488ppm。半小时后,数值已经降到了1000ppm以下。等到90分钟的时候,室内的ppm值已经降到了600。结果证明,海尔新风空调完全可以解决“冬天要不要开窗”的问题。今年冬天,我终于可以不受冻也不受闷了。

    需要指出的是,测试过程中,我和家人一直留在室内,以接近日常生活中呼出的二氧化碳量。最终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仍降至600PPM左右,与560PPM的室外值几乎没有差距。对于这个结果,我们都是非常满意的。

    那么有同学会问,降低二氧化碳浓度能说明什么?有什么用?其实直观的体验就是舒服。“度娘”告诉我们一是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000ppm,人们会感到空气混浊,精神不振;超过2000ppm,人待久了会觉得胸闷、头晕。二是二氧化碳浓度是换新风功能可量化的指标。

    这台空调另一大功能就是自清洁。自清洁功能的原理是用冷凝水结霜,然后迅速化霜,一波带走蒸发器上的污垢。

    自清洁测试

    打开面板,卸下过滤网,露出蒸发器;然后选择自清洁键,空调开始自己洗澡。我记录下了结霜、化霜的过程。首次看到末尾那一下干净利落的化霜瞬间,真有股子惊艳的感觉。

    在智能时代,我们年轻人已经不再依赖遥控器,手机、语音控制分分钟搞定。海尔新风空调的智慧功能非常强大,下面就来看一下使用语音和手机操作空调的体验如何。

    下载“海尔智家APP”,连接智能音箱“小优”,自动连接附近的设备,一分钟搞定了新风空调的智能连接。我就可以开始语音操控海尔新风空调啦。

    语音操控测试

    “小优”能够熟练地控制空调。语音操作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不必再费劲拿什么遥控器,也不用上下多次按键调整,可以直接说出自己想要的温度、风速、风向。

    使用手机操作的好处在于,你可以远程操控自己的空调。比如冬夏时节下班快到家的时候,可以提前把空调打开制热(冷)。此外也再不用担心家里空调是关还是没关了。

    这款空调另外一个值得称道的功能就是防直吹。顾名思义,防直吹就是防止出风口对人的直吹。如果直吹到人身上,势必会造成过冷或者过热的不适体验。从这个角度来看,防直吹功能还是很有必要的。

    防直吹功能测试

    海尔新风空调防直吹功能是通过对下出风口的自由调节来实现的。空调调到防直吹模式,下出风口便停止运行,仅保留上出风口继续出风,从而达到不直吹人的效果。从上图中可以看到,防直吹模式开启后,上出风口的小风车快速转动起来,而下出风口的小风车纹丝不动,效果真的非常棒,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睡觉时空调直吹了。

    时下正值寒冬,无论是集中供暖的北方家庭,还是开空调取暖的南方家庭,都可以考虑给家里装一台海尔新风空调,新风和空调一机两用,省事又省心。

    ---------------------------------------------------------

    免责声明: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