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李东生:主动变革,赢得未来

  • 来源: U传播   2019-12-06/11:19 访问量:
  •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李东生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拼命走出去?李东生的至暗时刻是什么时候?传统家电业如何跨界转型?

    大学毕业就创业,坚守38年,从工程师成长为国际化企业的掌舵人,让一家磁带小厂变电话大王,又从电话大王变彩电巨人,实现了由地方小企业向中国消费电子领军企业的历史跨越……缔造这一奇迹的正是李东生。

    从彩管时代到液晶时代,TCL经历了一轮轮家电产业技术的变革,资本的变革,制度的变革,生态的变革,成为中国家电业发展的见证者。李东生是如何创新,让TCL不断进化去适应变化、赢得未来呢?

    近日,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国年会现场接受了深圳卫视《创新者》节目主持人陈姝婷的专访,在访谈中,他提及中国企业全球化正当时,并且号召民营企业要做数字化转型,他坦言:“如果没有十几年前的国际并购,就没有现在的TCL”,与此同时,他对自己三十余年的创新之路做了回顾和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r3030p398dl.html)

    一、

    李东生说:“创新,就是要做别人还没有做的事情,要能够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机会。”

    当然,也要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彷徨、煎熬和炼狱。

    TCL的创新历程,有鹰击长空,也有凤凰涅槃。TCL走向全球的出海探索,有长风破浪,也有折戟沉沙。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

    企业的国际化有两种选择:一个就是在当地设立自己的“根据地”,从小做大,稳扎稳打,这个比较慢。一个是通过并购,拿到市场、渠道、技术,快速“空降”,但需要雄厚的实力和高超的整合能力。

    TCL是中国最早开展国际化创新的家电企业之一。1999年,TCL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收购了越南原有的一家彩电生产企业,在越南成立了第一个海外分公司。然而,对市场和政策的陌生、沟通的困难、开拓的艰难,李东生在去与留的边缘上痛苦挣扎。在经历了18个月亏损的煎熬后,终于实现盈利,为国际化趟出了一条路。在当时,中国企业的出海就如同哥伦布远洋,没有哪个中国企业家能心里有底。18个月的坚韧和坚守,试验出一个海外经营的盈亏平衡点,这需要李东生这样敢于第一吃螃蟹的企业家。

    (左)TCL创始人、董事长 李东生 (右)创新者节目主持人 陈姝婷

    进入21世纪,腰板逐渐硬起来的中国企业,掀起了一股全球并购的热潮。2004年末,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成功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2005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2010年,吉利汽车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

    2004年,李东生再次充当急先锋进军欧美,开始了一系列大手笔操作,并购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电视业务和阿尔卡特移动电话业务,开创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史上的又一大里程碑。可是,在踌躇满志的背后,这一次TCL要实现盈亏平衡,需要走多长的路呢?2005、2006年,接连两年,亏损都在20亿元左右,TCL面临生死存亡。2007年,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申请破产清算、TCLA股股票戴上了ST的帽子。李东生出现在《福布斯》“中国A股上市公司最差老板”榜单上。

    经历了38年创业风雨的李东生,在时至今天的采访中仍然认为,那一段是他人生中的至暗时刻。然而,没有当年的至暗时刻,会有现在一个全球化的TCL吗?

    李东生为长远的战略布局,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这笔学费,也是为中国所有企业家交的。李东生的代价,让后面的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少付了更多的代价。

    二、

    面对困局,李东生“舔着伤口”发表了反思文章《鹰的重生》:“我自己也在深深反思,为什么我们——以变革创新见长的TCL——在新一轮文化创新中裹足不前?为什么我们引以自豪的企业家精神和变革的勇气在文化创新活动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什么我们对很多问题其实都已意识到,却没有勇敢地面对和改变?以至今天我们集团面临很大的困境,以至我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再次进行的改革给企业和员工造成的损害比当时进行改革更大?回顾这些,我深深感到我本人应该为此承担主要的责任。”

    李东生的文章,也让中国的制造业陷入了整体的反思。制造业要解决两大关键问题:制造成本,核心技术。传统的中国企业,可以把制造成本和规模经济做到极致,然而,如果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那还是难以实现质的突破。中国企业从仰望者、跟随者到创新者、超越者,核心技术是绕不过的门槛。

    靠之前快速兼并,购买专利,形成产能规模,凭借“速度+规模”的优势,和“低成本制造+市场”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李东生的创新逻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突破核心技术为中心,以彩电全产业链为核心竞争力。

    中国是全球电子产品包括彩电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缺芯少屏”一直制约着电子产业的发展。上游面板产业就是彩电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全球仅有三星、LG等极少数彩电企业拥有上游面板生产线,绝大多数彩电整机企业没有能力生产。

    2009年,在国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方略促进下,TCL决定建设自己的半导体显示产业“华星光电”,筹资250亿元建第一个8.5代工厂,后来分期筹资1800亿元陆续建设了6个工厂。

    TCL获得了上游核心技术优势,使其在彩电行业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无论遇到上游面板涨价还是降价,TCL电视都能从容应对。

    推动变革转型,TCL向高科技产业迈进,转为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产业的高科技公司。高科技、高投入、长周期……相关技术不断迭代,迭代需要层层积累,尽管这样的行业看起来“耗时耗力”,但在李东生看来,行业门槛高、含金量才高,才适合“长跑”。

    三、

    在市场生态不断被颠覆的当今时代,传统家电如何转型?

    新起点,新赛道,新物种。

    2014年,李东生提出了“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的“双+”转型战略,定位成为全球化的智能产品制造及互联网应用的企业集团,从电视制造商向智能终端提供商和应用服务平台转变,产业从个人、家庭的消费产品,向商用系统产品延伸,搭建了三个服务平台,包括了互联网应用服务本部、金融控股集团、销售物流和用户服务。

    如今,随着5G和AI时代的到来,在从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时代的变革当中,产品的创新能力,共赢合作的无边界眼界,汇聚全球顶级IP的品牌营销矩阵,正为TCL注入新的动力。TCL正在谋求成为全球融合连接智慧生活的提供者与引领者。

    科技的创新也赋能TCL的传统制造业务。TCL建立了全球的信息网络系统,财务数据、销售数据、供应链的数据……总部都能够实时看得到。建立数字化工厂和全球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带来公司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的几何级提升,扫清了TCL国际化布局的障碍,TCL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目前,TCL的业务范围已经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建立了5个研发中心、8个生产基地,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销售机构,彩电销量荣登全球第二,产品销售收入58%来自海外。

    李东生说,我自己的理想就是希望,TCL跟上时代发展的变化,成为全球电子行业当中一支蓬勃的中国力量。

    李东生,让TCL成为一部主动变革赢得未来的教科书。

    李东生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给企业管理者呢?TCL如何布局芯片领域和成为“全球融合连接智慧生活的提供者与引领者”?未来十年,又将如何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第一?更多访谈内容和干货敬请关注《创新者》第十集——李东生雄鹰拔羽,创新重生!

    《创新者》节目由深圳卫视和绮纭传媒共同出品,第一季邀请了秦朔等知名财经媒体人以及陈春花等来自北大、清华、复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哈佛商业评论等经济学界教授学者对创新企业家案例进行专业点评和复盘,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真知灼见。

    ---------------------------------------------------------

    免责声明: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