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设计的迎面较量!华为MatePad Pro与iPad Pro谁更甚一筹?

  • 来源: 发号网   2019-12-02/14:10 访问量:
  • 在平板电脑领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屏占比只有达到80%以上,才能称作是“全面屏”。而在过去的一年内,华为和苹果分别代表了安卓平板和iPad平板的“两极”,在工业设计方面“暗中较劲”,极大推动了平板行业的发展。就在近期,华为平板MatePad Pro正式发布,一举刷新了平板领域的多项记录,它既是迄今为止全球最高屏占比的平板,又是同档位性能最强的平板!当华为平板MatePad Pro与iPad Pro 11迎面“碰撞”,它们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谁是“全面屏”,谁设计更极致?

    两款产品不约而同强调“全面屏”设计。先来看下华为平板MatePad Pro,它拥有一块10.8英寸的2K高清屏,屏幕边框则采用了四面微边设计,通过COF屏幕封装技术,实现了左右两侧和上下两侧4.9mm的“等边对称”全球最窄微边框,带来了90%的超高屏占比,刷新了当下全球平板领域的屏占比纪录!在同样视觉显示面积情况下,HUAWEI MatePad Pro的小机身和窄边框明显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力,您看到的几乎就是一块屏,没有“刘海、下巴”。

    面对极窄边框容易造成用户误触控的情况,华为平板MatePad Pro自研了“防误触算法”,可以智能检测握持姿势,既能识别“黏贴式”接触又能识别连续点击碰触,彻底杜绝了误触控隐患。

    苹果iPad Pro 11采用了一块11英寸的2K高清屏,同样采用四面微边设计,但屏幕边框宽度达到了8.3mm,比华为平板MatePad Pro多出3.4mm,仅实现了84.6%的屏占比。

    在日常使用平板进行观影或游戏的过程中,宽厚的边框会分散用户注意力,并进一步提升机身尺寸,从而增加重量负担。根据实测,华为平板MatePad Pro重量为460g,iPad Pro 11重量为468克,别小看这8g的重量,或许工程师要花费更多的努力,一毫一克间的极致追求,只为你不再“负重前行”。

    对称之美,谁的设计更偏执?

    华为平板MatePad Pro和iPad Pro 11都讲究对称之美,但显然前者更加执着,上升到了“秩序”的高度。所谓“秩序”,就是阴阳平衡的极致美学,华为平板MatePad Pro不仅在四扬声器、五麦克风、四面边框等区域讲究“秩序对称”,更摒弃了一贯的U型天线设计,全机身没有任何天线断点外露,呈现出一体化的美学质感;就连中框都采用了微小弧度设计,既兼顾了温润手感,又营造出纤薄视觉质感。

    反观iPad Pro 11,在机身细节设计上能看出妥协的痕迹。比如后壳上方显眼的U型天线,割裂了一体化美感,并让机身看起来很繁杂。当你双手紧握机身时,还会被犀利的中框硌得生疼,因为iPad Pro 11中框采用了“直角设计”,除了硌手略显厚重。

    多彩灵动,谁的颜值能代表未来?

    在机身材质和配色上,两款平板更是大相径庭。华为平板MatePad Pro采用了玻纤后盖和素皮后盖两种材质,分别对应“贝母白”与“夜阑灰”、“青山黛”与“丹霞橙”四种颜色。微珠光沙粒渐变幻彩、唯美纯净的贝母白,金属流光、神秘优雅的夜阑灰,各自融入玻纤后盖,散发着优雅与科技的气息。先说下玻纤后盖,这是一种轻薄耐磨的材料,表面还有金属颗粒磨砂涂层,使得手感丝滑绸细;而素皮后盖则模仿了小羊皮的天然纹路,拥有微弹力道的亲肤触感,冬天摸上去十分温润。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调性,总有一款适合你。贝母白、夜阑灰,优雅、简洁,适宜稳重、低调;青山黛、丹霞橙彰显个性、与众不同。

    iPad Pro 11则延续了十年如一日的金属后盖设计,冬天摸上去十分冰凉且生硬,全无手感可言;而且金属材质无法实现多彩的色系, iPad Pro 11只提供了银色与深空灰色两种选择,无法增添个性张扬而带有活力的色彩。这显然无法满足新锐精英的多样化需求。从材料学应用来说,金属后盖在手机行业基本销声匿迹,就连苹果自家的iPhone都在两年前彻底放弃了金属后盖;原因很简单,金属长久会氧化,而且无法多彩化、个性化、潮流化。

    虽说华为平板MatePad Pro和iPad Pro 11都是“全面屏”平板,但无论是窄边框还是屏占比,华为平板MatePad Pro都更占优势;而从中框的手感和质感、材质创新与多彩配色等多维度来看,华为平板MatePad Pro又充分满足了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最后,建议当地有华为实体店和苹果实体店的用户,亲自去看一看、摸一摸两部平板,你心中自然会有答案!

    ---------------------------------------------------------

    免责声明: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