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与众不同,华为MatePad Pro:多彩芳华,陪你一起出众

  • 来源: 发号网   2019-12-02/13:31 访问量:
  • 有人说,平板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品类,工业设计已经达到了瓶颈。像小米、三星之类的安卓平板厂商,多年以来的产品外观如出一辙,大有“换汤不换药”的嫌疑。而在过去的几年,华为凭借精湛的工业设计,在平板领域持续创新耕耘,直到2019年Q3甚至超越了苹果,勇夺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的销量冠军。即便在这样强势的增长背景下,华为仍然没有放弃自我突破和创新,在第四季度发布的华为平板MatePad Pro,可谓是平板圈的新一代“颜值担当”!

    90%全球最高屏占比,平板也能“全面屏”

    华为作为横跨平板、PC与手机等全场景消费者业务的硬件巨头,在工业设计上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其最吸引人,当属90%全球最高屏占比,这也是迄今为止平板领域最震撼的一块“全面屏”。为了实现90%的极致屏占比,华为工程师重构了设计,通过COF封装工艺,将MatePad Pro的屏框四边统一收窄至4.9mm宽度,比平板行业常见的5.5-6.5mm边框要纤细不少。在同样视觉显示面积情况下,华为 MatePad Pro的小机身和窄边框明显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力,看到的几乎就是一块屏,没有“刘海、下巴”,也没有宽边框。

    当然,超窄边框带来一个“痛点”,那就是在日常操控以及玩游戏时容易发生“误触控”。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华为平板MatePad Pro自主研发了“双手防误触算法”,能够智能检测用户的握持姿势,并精确判断用户是“点击式”接触(玩游戏情境)还是“黏贴式”接触(看电子书情境),从而采用不同的防触控预案,大幅度降低了用户的误触几率。

    大道至简、大象无形,一体化设计展现简约对称之美

    除了90%的极致屏占比带给用户“视觉之美”的享受外,华为平板MatePad Pro采用的“一体化设计”则体现出简约之美!与绝大多数平板采用外露式天线设计不同,华为平板MatePad Pro巧妙采用了“金属天线渗入式设计”,从中框到后壳,丝毫看不到业内常见的天线身影,就连手写笔无线充电模块都实现了“隐形”。这种对一体化设计的“偏执”,让华为平板MatePad Pro散发出强烈的简约之美。

    与“简约之美”遥相呼应的,就是“对称之美”。从古至今,中国人在造物中都追求对称之美,在建筑、绘画、瓷器等许多文化瑰宝中,都摄入了大量的对称元素,就连2008年北京奥运的“大脚印”烟花,都是沿着永定门城楼开始,以中轴线向后推进的。“对称之美”蕴含着阴阳平衡的秩序哲学,也高度贯穿了华为平板MatePad Pro设计的始终。仔细观察屏幕的四面边框、前摄与后摄的同心圆、双侧四声道扬声器的对称排布、甚至矩阵式麦克风等等,都高度讲究规整与对称。而简约与对称的完美融合,就是华为平板MatePad Pro“大道至简、大象无形”的具象化表现。

    更轻盈的镁合金微弧框,带来温润的手感

    当用户初次接触华为平板MatePad Pro真机的时候,还会被温润的中框手感深深折服。原来,华为平板MatePad Pro采用了微弧中框设计,既贴合手掌的自然弧度,又营造出纤薄的视觉质感。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平板MatePad Pro的中框框架材质并非常见的6系铝合金,而是更强韧、更轻盈的镁合金,因此在不减少中框强度的前提下,将机身重量控制在460g,比iPad Pro更加轻便。一毫一克间的极致追求,只为你不再“负重前行”。

    颠覆“非黑即白”的传统,平板也能大放异彩

    与传统平板“非黑即白”的二选一配色不同,华为平板MatePad Pro可谓是“大放异彩"。既提供了渐变幻彩的贝母白与沉稳内敛的夜阑灰两种常规色系,并采用了玻璃材质与金属颗粒磨砂涂层,带来丝滑绸细的手感。又带来了端庄典雅的青山黛和活力四射的丹霞橙两种全新色系,并采用了环保的“素皮”材料,模仿出小羊皮的天然纹路,拥有微弹力道的亲肤触感。很显然,这两种材质与四种颜色,总有一款能够打动你的芳心。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精妙绝伦的精湛设计,让华为平板MatePad Pro成为了迄今为止平板圈的“颜值担当”,一经发布便被媒体和网友盛赞,实力确实非同凡响。欣赏高颜值、又需要一台轻办公伴侣的你,不妨一试。

    ---------------------------------------------------------

    免责声明: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