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李小龙现身智能生活馆:讲述Mate30系列引领行业前进的历程

  • 来源: 疯潮科技   2019-10-17/10:52 访问量:
  • 2019年10月13日下午,在华为智能生活馆(上海爱琴海),华为学堂大咖秀线下活动迎来了一位重磅级大咖,他就是华为消费者业务第一手机产品线总裁——李小龙。本次的华为学堂大咖秀线下活动现场十分火爆,聚集了众多“学子”,热闹非凡。

    华为智能生活馆致力于打造一个有科技感、有温度的交流场所,汇集华为的各种优势资源,让消费者在近距离感受华为产品实力的同时,还能进一步让消费者在现场能够有深度体验不同的产品和交流科技生活的乐趣,共同探索新的科技,新的事物,发掘兴趣与爱好,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更能享受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优质服务。在现场,我看到华为智能生活馆拉近了消费者和产品、科技体验空间的距离,无论是产品控、摄像控、配件控、还是小朋友们,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区域。

    当然,华为在线下门店中还有众多服务人员与现场消费者近距离的讲解,这就是华为学堂。目前华为学堂已经开发了超过30门课程,拥有7000多个认证讲师,举办了50多万场,覆盖了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华为学堂近期举办的大咖秀活动,通过邀请专业的顾问和嘉宾进行讲解,让用户不仅能够快速上手新机,也能够深入解锁华为Mate30系列黑科技功能,真正发挥出手机的潜力,从而为用户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这一次华为学堂的主角有二,一是“讲师”李小龙,二是刚发布不久的华为Mate30系列旗舰手机,通过这一次的大咖分享,我们也是深度了解到了华为Mate30系列的各种黑科技,真正感受到了华为Mate30系列在手机行业内展现出来的领先性。

    “不计成本”的投入方式

    华为素来在研发设计方面,采用的都是“不计成本”的投入标准,这一次的华为Mate30系列的研发投入有多少,相信你也一定很想知道。李小龙在现场揭晓了答案:截至目前,华为Mate30系列两款产品直接投入花了3亿美金,背后有3000名研发工程师在做这两款产品,这还只是一个不完全的投入,因为华为Mate30系列的后续工作还没有停止,未来还会有几轮大的升级和更新。

    对于做手机这件事,李小龙说,华为爬山总是爬最难的那条路。而实际上,这与华为自身雄厚的科技实力密不可分,基于不断促进行业发展的宗旨,不断地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的金钱、精力、人员,依靠着强大的科技实力,才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做到顶尖,做到其他厂商不敢想的事情。比如说今年在5G领域的全面领先,华为Mate30系列5G版已经是华为的第二代5G手机,不仅通过先进的5G SoC工艺真正解决了能耗问题,更是同时支持SA/NSA 5G双模组网,未来无论SA独立组网为主流还是NSA非独立组网为主流,华为Mate30系列都将游刃有余。

    引领行业的ID设计

    关于ID设计方面,华为的Mate系列旗舰机型一度有着卓越表现。去年的华为Mate20系列上市之后,外观造型方面遍地都是“真香”,最终脱颖而出。更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华为Mate20系列的这个“浴霸”设计,受到了很多厂家的模仿跟随,可以说是引领业界设计潮流了。这实际上还是研发团队的功劳,最早的双摄到如今的三摄和四摄,用三角形排版肯定很难看,这也就是功能引导设计,再回到功能了。

    再回到今年的华为Mate30系列身上,和去年的有些许不同的是,今年的华为Mate30系列的后置摄像头变成了圆环设计。而会采用这样的设计还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华为Mate30系列的摄像头体积更大了很多,如果只是用一个方框来放置,看起来可能会非常不协调,华为的旗舰设计趋势一方面是来自于对美的诉求,另一方面则是硬件架构上的一些约束,摄像头的数量增加也不是仅仅为了增加数量而增加,背后一定是有着它的道理与功能所在的,大家也可以再猜猜往后手机的摄像头会是怎样的。

    华为经过多年的积累,如今在手机行业已然是业界领先,无论是在摄像头配置还是ID外观设计等方面,华为的机型都成为众多厂商争相模仿学习的对象,而今年的华为Mate30系列,又是一款堪称完美的高端旗舰,相信这款手机一定能够取得更加出色的用户口碑,为用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产品体验。

    ---------------------------------------------------------

    免责声明: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赞(0)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