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联18W充电宝实测,苹果安卓半小时充50%,快充随时体验

  • 来源: E苑杂谈 2019-07-18/09:40 访问量:
  •  

    目前大部分手机、平板等主流设备都支持快充功能,充电速度是提上去了,但是我们日常使用手机等设备的频率也高了,屏幕大、耗电也大,与其带着充电器出门到处找插座,更多人会选择携带充电宝,随时随地都能充,更有安全感,支持快充的充电宝近来更是成为热门之选。

    我最近入手了绿联品牌的PD快充充电宝,他们家产品口碑一向不错,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开箱评测,看看它的快充性能如何?

    开箱

    外包装盒是绿联一贯的简洁北欧风,没有多余复杂的设计,线条勾勒的产品图案更有设计感,让人一看就会觉得很舒服。

    背面是产品规格参数的介绍和技术指标等内容,中英文双语备注。

    值得一提的是,绿联的产品背后有一个产品条形码,扫描可查询该产品的来源详情,也可以看出品牌的用心,该产品的型号为70399。

    拆箱全家福:迷你充电宝、说明书、Type-C数据线。

    外观

    这款充电宝外观很迷你,颜色是曜石黑,约银行卡大小,轻至194g,跟一部手机的重量差不多,携带方便。

    大圆弧的边角带来很好的握持感,一只手都能拿住,有一个开关,还有一个智能显示屏。

    看接口设计,拥有一个Type-C口和USB-A口,支持双向快充功能。

    Type-C口兼容PD3.0 ,QC2.0/3.0,华为FCP,三星AFC快充协议,可以说是专为苹果用户设计的接口,可以满足苹果用户对于移动快充的需求,解决搭配了Type-C转Lightning线的果粉用户找不到合适充电宝的尴尬。

    USB-A口,输出兼容QC2.0/3.0,FCP,AFC等快充协议,肉眼可见的绿色芯片,就代表了可以支持快充功能。

    智能数显

    绿联新款PD快充充电宝有一个非常贴心的设计,那就是智能数显,我们平时给充电宝充放电的时候,不知道何时能充满,也不知道还有多少电量就用完,有了智能数显之后,使用过程中会更加方便。

    智能识别

    这款充电宝的使用方法同样简单,手机插上充电宝无需开关就自动识别充电,避免因为忘记按开关而没有充上电的尴尬。

    而开关的作用则是用于查询电量,或者长按3秒关闭充电。

    充电测试

    充电宝的双口输出功率,分别是5V/3A ,9V/2A 和12V/1.5A ,总输出功率:18W Max。

    搭配Type-C转Lightning快充线可以让苹果8系列以上手机,安卓带有快充功能的手机都能享受到快充体验,我们来实际测试一下。

    USB-A口,给小米8充电测试,测试时小米8的电量为0,使用USB A口测得充电电压为6.54V/电流为2.59A,总输出功率可达17W。

    给小米8手机实测充电30分钟后,电量可达50%。

    Type-C口,搭配Type-C转Lightning快充线给iPhone XR 充电测试,测试充电时iPhone XR电量为0,充电电压显示为9.1V/电流为1.99A,总功率可达18.11W,居然达到iPhone XR支持的最高功率。

    给iPhone XR手机实测充电30分钟后,电量可达56%,结果显示充电宝和使用PD快充线直充的效果一样。

    除去不可避免的误差,绿联新款PD快充充电宝可以根据设备所需电流智能识别,都能达到近18W的快充规格。

    安全保障

    绿联这款PD快充充电宝,采用聚合物锂电芯,安全系数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符合UN38.3国际空运安全标准,可以带上飞机使用。

    拥有过充、过流、过压等八重保护,更加难得的是充电宝内置了独立温度感应探头,充放电时温度若是超过临界值就自动降低电流输入,如此一来也保证了机身不会发烫。

    测试结论

    这是一款非常适合短途出行的快充充电宝,小巧精致,沉稳大气简约,实力与高颜值兼具。

    能够让支持快充的智能设备实现18W快充,双口设计,既满足苹果用户的需求,又满足安卓用户的需求,实用性很强。

    喜欢快充体验的小伙伴可以多关注一下这款充电宝,特别是苹果用户哦。

    ---------------------------------------------------------

    免责声明: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赞(0)
    • {{item.nickname}}
      {{item.add_time}}

      {{item.content}}

      {{v.nickname}}
      {{v.add_time}}

      {{v.content}}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