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互联网信息保存:打造个体与国家记忆的整合

  • 来源: 朝闻天下 2019-04-22/16:51 访问量:
  •  

    4月19日,国内第一个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基地在新浪挂牌。基地由国家图书馆和新浪共建,新浪网上的新闻和用户在微博公开发布的博文,都进入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体系。

    1997年,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开始成为公众获取资讯的平台。2005年,新浪博客上线,有普通人开始通过这个平台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每个人都成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参与者。网络媒体迭代的过程,也是公众参与信息发布和传播不断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信息的规模快速增长,类型也不断丰富,从最初以专业媒体和机构发布信息为主,到现在每个人都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布信息、表达态度。互联网逐渐成为全民记忆的承载平台。

    国家图书馆对互联网信息的采集和保存,从2003年就已经开始。2013年,时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又在给全国政协的提案中建议,将互联网信息长期保存工作提高到国家信息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加以重视,在政策、法律的层面加以规范和保证,并建立国家级互联网信息保存中心。

    现在,随着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的启动,第一个保存基地也在新浪挂牌。挂牌仪式上,来自业界和学界的代表围绕互联网时代人类文化记忆保存的价值、路径和未来各抒己见。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信息的保存和应用都是个新命题,缺乏先例可循。因此专家们也都认为,国家图书馆和新浪的这次共建合作,将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饶权(国家图书馆馆长):开始意味着可能,只要方向正确,目标终将达到

    饶权指出,互联网信息有两个特点。首先,通过网络大量信息不必经由书写和出版,就能得到广泛而有效的传播,人人都可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网络资源成为人类文明的新载体,互联网信息无限丰富地记录下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形成了最鲜活的国家记忆。其次,互联网信息又具有生命周期短的特性,采集和保存利用工作难度非常大。

    据饶权介绍,国家图书馆设立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是立足于国家信息安全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建设覆盖全国的分级分布式中文互联网信息资源采集与保存体系,及时、有效地记录时代文明发展脉络,提炼、积累与传承中华文明最新成果及其生动展现形式。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图书馆需要与更多社会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推进互联网信息的社会化保存和服务。他还提到,无论从保存路径规范、信息遴选机制还是服务模式设计上都存在诸多需要探索的未知领域。但开始意味着可能,只要方向正确,目标终将达到。

    王高飞(微博CEO):博文成为“国家记忆”是对微博价值的认可

    互联网信息规模源源不断地增长,是社会的共同财富。如果它们随着平台的消失而消失,对社会而言将是巨大的损失。如果它们只存在于互联网的服务器上,也是极大的资源浪费。被纳入国家互联网信息资源战略保障体系,更意味着微博博文的历史性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是微博博文成为“国家记忆”重要组成部分最有力的证明。

    王高飞表示,随着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的推进,未来当大家对21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进行研究时,将能看到微博上展示出的公众情绪和国民视角的丰富素材。这也充分展示出普通人作为时代发展参与者的意义。

    王子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社会失去记忆就会失去常态和秩序

    保存人类记忆始终都是图书馆的重要价值。王子舟教授认为,虽然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网络时代,但图书馆的两个基本职能没变,第一是保存社会记忆,第二是传播人类知识,而且保存社会记忆是第一性的,没有保存记忆就谈不上传播知识。“社会失去记忆就会失去常态和秩序,就如个人失忆会发生行为混乱一样,所以社会记忆非常重要。无论是纸质文献,还是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在新时代当中应该继续承担保存责任,想办法把这方面做好,非常有意义。”

    王子舟进一步提到,社会记忆的保存带有抢救性,不及时保存就会丧失。他举例说,西方学者流行一句话:每位老人的仙逝就是一座图书馆的焚毁。“追寻事实的真相就得有时代完整的记忆,哪怕是信息碎片,经过连缀能呈现出真相,这些信息碎片就是有价值的。”

    喻国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互联网信息激活文明发展活力

    随着技术和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呈现出不同的态势特点。喻国明教授介绍,过去传统社会的信息基本是“一对多”,今天是“点对点,面对点,多对多”。“这种非常丰富的一种传播形态、传播架构得以形成时它就极大的激活了社会的活力,使用信息、创造信息的可能性。”

    首先,这些信息极大的激活了文明发展的活力,它卷动了很多改变,弥合了过去很多认为有巨大知识沟、信息沟,只要有互联网就能跟中心城市的人一样方便的接触那么丰富的信息。第二,互联网通过技术的改变使过去难以进行社会表达的人在今天开始有了话语权,有了向公众分享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记忆,自己的意见的能力。激活了人们信息的流动性,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协同、社会协作中。

    张智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数字保存技术不是简单复制备份

    张智雄认为,互联网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未来应用价值首先在于真实有效地保存互联网信息资源。“互联网信息长期保存,要达到真实有效地保存某一时间范围内的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状态,让我们可以还原事实。”

    其次,互联网信息保存不是一种复制或者备份这种简单的事情。数字保存,需要保证数字信息能够获得;可以能够被标识;内容要完整;具有持久生存能力,能够长期存活下去;未来数字信息能够正确地呈现信息内容;保证被保存信息的真实性,确保信息内容真实可靠,未经非法篡改;保证被保存对象的可理解。

    孙一钢(国家图书馆副馆长):打造个体与国家记忆的整合平台

    谈及互联网数据的保存前景,孙一钢提到,网络信息资源一定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状况,记录了一个时代鲜活的是数字遗产,各国把互联网信息保存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随着和新浪的合作,国家图书馆将联合全国的各类有志于保存互联网信息的文化机构,包括互联网从业机构来打造全国互联网信息协同保存体系,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分析,适时推出个体与国家记忆整合服务平台。

    对于“社会化存储”模式,孙一钢认为,新浪作为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内容横跨门户、博客、微博三个阶段,信息类型十分完整。放眼互联网,数据内容是海量的,所以应该在技术和存储上依赖互联网平台, 形成合作的共赢模式,更好的推进互联网信息的保存与服务工作。

    曹增辉(微博高级副总裁、总编辑):微博平台的社会价值远远高于商业价值

    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首家基地挂牌新浪,曹增辉表示,启动只是开始,接下来关键是如何把项目有效落地。与国图合作的初衷是让更多的人去参与到里面来,能够享受到内容开放的价值。微博是一个公共参与、公开性的社交媒体平台,承载了文化的传承、普通人的思考,比如针对一个话题可以让名人和普通人,以及专业人士在一个平台上共同去呈现不同的观点、去碰撞,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微博平台的社会价值远远高于其商业价值,这些内容能被记录,非常重要。

    ---------------------------------------------------------

    免责声明: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赞(0)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