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平台: 媒体+ 驱动号 阿里汽车 非常在线

纳什空间倒逼Wewok们转型,共享办公下半场为何一定是独立+联合?

  • 来源: 中国新闻采编网 2018-10-11/15:32 访问量:
  •  

    共享办公的风向似乎在变化,过去是一股脑子学习Wework模式。现在,头部的共享办公企业开始重视创新,要进行模式上的本土化改造。

    近日,纳什空间创始人兼CEO张剑向记者表示,共享办公正在从模仿国外的Wework模式,走向本土化创新。纳什空间是国内最早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共享办公企业,有别于Wework的集中式共享办公模式,其首创的“独立+联合”模式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本土共享办公模式。如今,这股本土化自主创新之风正在形成共享办公新的风口。

    直面本土化变革新难题共享办公迎来新风口

    2010年,Wework模式在美国诞生,并迅速在全球扩张。2014年,Wework模式进入到中国,随即掀起了一股模仿Wework模式的共享办公热潮,大批类似于Wework模式的共享办公空间在国内出现。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以Wework为代表的共享办公模式确实让中国创业者感受到了这一模式带来的价值。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从欧美引进过来的舶来品正在迫切要求进行本土化变革,朝着从满足欧美企业的办公需求转向满足中国本土企业的办公需求,共享办公这一行业也正在从单纯模仿Wework模式转向本土创新的新模式。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WeWork平台有个很重要的属性,就是社交。它所强调的与人链接的无限价值空间以及人与人和服务的连接,都是基于社交属性衍生。这在西方文化里很正常,他们开放张扬,爱好社交,“合租”这件事是常态是刚需,倾向为之。但对内敛、含蓄的国人来说,共享办公空间里的社交可能是个伪命题,落实到产品层面,就是独立、私密的办公空间可能更适合中国的企业。

    在这其中,纳什空间是最早提出“独立+联合”模式的本土共享办公品牌,一直沿着本土化创新的路径前行,以满足中国中小企业的真实办公需求,在规模上早已遥遥领先。

    而在本土化变革的道路上也并非只有纳什空间一家,优客工场、氪空间等本土共享办公品牌也在积极尝试新的共享办公模式。优客工场收购了碎片空间,补充了优客工场在空间链条上布局;氪空间推出了小马办公,以满足入驻企业对于精装、独立空间的需求;Distrii办伴也将其小而美的共享工作室升级到了3.0版本,规划出了更适合成熟型企业和团队的私密空间。

    诚然,Wework在中国掀起的一阵共享办公的热潮,但是缺乏创新、单纯的模仿只是中国共享办公的初级阶段,而随着共享办公的发展进入到深水区,头部的共享办公品牌企业都在对模式进行积极的本土化改造,可以说,共享办公行业已经进入到本土化的全新发展阶段。

    独立+联合模式或将成为共享办公行业标配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选择共享办公的模式,成为共享办公的入驻企业。入驻企业的类型也十分多元化,既有1到10人规模的微型企业,也有10到100人规模的中小企业,更有100人规模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企业的领域也横跨互联网、金融、传媒娱乐、新零售等多行业,入驻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共享办公需求,而是呈现一个更加多样化的趋势。

    根据市场调查,初创型的小微企业会选择将集中式的联合办公作为创业第一站,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就会产生一些独立发展的需求,尤其在企业成熟之后,创业者会更愿意选择自由、独立的办公空间。

    需求的多元化和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都预示着Wework模式不能解决全部的痛点,共享办公也正从集中式的联合办公模式走向“独立+联合”的共享办公新模式,以解决Wework模式在本土化适应性不足上的难题。

    从模式而言,共享办公“独立+联合”的模式既保留更加符合国人办公习惯的独立空间,同时又配套了联合办公的共享服务,非常好的满足了小企业需要共享、交流,又追求独立、私密的需求。

    纳什空间创始人兼CEO张剑表示,“独立+联合”模式正是在探索解决中国企业空间的实际问题中应运而生的,与众多WeWork模式的追随者相比,“独立+联合”模式会更懂中国创业者。

    优客工场也在试水这一模式,其通过宣布控股碎片空间,将这种碎片化、私密化特性明显的空间也纳入自己的产品体系。优客工场方面表示,碎片空间的加入有力补充了优客工场在空间液态链条中的布局;增加了对精品独立办公空间和个性化客户快速响应的可能;同时也给整个入驻优客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认为,如何实现更稳健的收入结构,稳定穿越周期波动,也是优客工场一直以来思考的战略课题。所以,未来一个多生态融合,市场形态多结合,共享+独立的模式,既会获得规模的新空间,也会增加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未来,10人以下的小公司或者大公司的项目团队可以使用联合办公产品,100以下规模的企业可以使用独立共享办公室,再大型的公司可以使用定制化的大型联合办公空间,以此整个共享办公的全服务流程将会被彻底打通,为大中小型各类型企业提供全程的服务和支持,“独立+联合”的模式也或将成为共享办公的标配。

    本土化改造的难点恰是共享办公的护城河

    对于任何行业来说,规模化都是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最终不能规模化的模式,只能是昙花一现。共享办公的本土化改造,在模式上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经得起规模化扩张的考验。

    迄今为止,纳什空间已经拥有在管面积90万平米,累计入驻企业超过14000家,成功的奥秘正在于其实现了规模化的扩张。如何实现规模化的扩张,对于纳什空间而言,既是难点也是护城河。

    在纳什空间“独立+联合”模式成功的背后,其主打私密性的“超级工作室”功不可没。纳什空间设计团队像互联网产品经理做APP一样钻研“超级工作室”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将超级工作室划分成包括桌子模块、工位模块、通道模块、文印区模块、水吧模块等50多个模块区域,每个模块都有人细细打磨,最终以标准化的设计实现“超级工作室”的规模化量产和推广,而且还可根据用户反馈,不断的升级模块,对产品进行迭代。

    纳什空间给共享办公在本土化改造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不过本土企业依靠单纯模仿该模式,也未必会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因为背后深层次的创新和底层架构的搭建绝非易事。

    Wework模式的特点是单体面积大,但空间的数量不会特别多;与之相对应,“独立+联合”模式则是既有集中式、单体面积大的联合办公空间,也有单体面积小,而数量却非常多的共享空间,这一新的模式在管理和运营上的难度极大,却没有成功的模仿先例。

    作为行业的先驱者,张剑也承认,纳什空间管理的庞大房源,其难度要远远大于只管理几家或者几十家大的联合办公空间,而且复杂很多。不过,从纳什空间既有的经验而言,突破管理上的模式,首先是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后台操作系统。

    “从一开始,纳什空间就搭建了一套纳米管理系统,公司成立第一个月,团队就着手研发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因为整套房源的管理对背后的信息化系统要求很高。”张剑表示,这构建了纳什空间“独立+联合”模式的另一道护城河。

    不止于管理房源,纳米系统还让纳什空间的整个服务体系标准化,一个服务流程到了某个节点,就会有专门的业务人员进行跟进,从前期的选址,到中期的入驻,一直到后期的企业服务,纳米系统让纳什空间的服务体系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

    免责声明: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赞(0)

    驱动号 更多